
氧气的制取方法和用途
1. 氧气的基本信息
- 氧气的化学式为\(O_{2}\),它是一种无色、无味、无臭的气体。在标准状况(0℃和1个标准大气压)下,氧气的密度是\(1.429g/L\),比空气的密度(\(1.293g/L\))略大。它不易溶于水,在室温下,1L水中大约能溶解30mL氧气。
- 氧气是一种双原子分子,两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。其分子结构使它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,但在适当条件下又能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。
2. 氧气的发现历程
- 1774年,英国化学家约瑟夫·普里斯特利(Joseph Priestley)在用一个大凸透镜将太阳光聚焦后加热氧化汞时,发现产生了一种能使燃烧更剧烈的气体,这就是氧气。不过,他当时将这种气体称为“脱燃素空气”,因为当时流行的燃素说理论认为燃烧是物体释放燃素的过程。
- 几乎与此同时,瑞典化学家卡尔·威廉·舍勒(Carl Wilhelm Scheele)也独立地发现了氧气。他是通过加热某些硝酸盐和氧化物得到这种气体的。但他的研究成果发表稍晚于普里斯特利。
- 后来,法国化学家拉瓦锡(Antoine - Laurent de Lavoisier)通过一系列精确的实验,推翻了燃素说,正确地解释了燃烧现象是物质与氧气的氧化反应,并将这种气体命名为“氧气”(oxygen),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,意思是“酸的形成者”,因为当时人们认为所有的酸都含有氧。
3. 氧气的制取方法
- 实验室制取
- 加热高锰酸钾法: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\(2KMnO_{4}\xlongequal{\Delta}K_{2}MnO_{4}+MnO_{2}+O_{2}\uparrow\)。实验装置需要用到酒精灯、试管、铁架台、水槽、集气瓶等。将高锰酸钾固体装入试管,用酒精灯加热,产生的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。
- 过氧化氢分解法: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,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,化学方程式为\(2H_{2}O_{2}\xlongequal{MnO_{2}}2H_{2}O + O_{2}\uparrow\)。可以使用分液漏斗和锥形瓶作为反应装置,把过氧化氢溶液缓慢滴入装有二氧化锰的锥形瓶中,产生的氧气同样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。
- 工业制取
- 分离液态空气法:这是工业上制取氧气最常用的方法。利用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(液态氮的沸点是\(- 196^{\circ}C\),液态氧的沸点是\(-183^{\circ}C\)),先将空气在低温下加压变成液态,然后逐渐升温,氮气首先汽化,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。这种方法可以大规模生产氧气,而且成本相对较低。
4. 氧气的用途
- 呼吸作用支持:氧气是生物呼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。在细胞呼吸过程中,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,与氢结合生成水,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,供生物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,如人类的新陈代谢、运动等。
- 燃烧支持:氧气是燃烧过程中最重要的助燃剂。许多燃料如煤、石油、天然气等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充分燃烧,产生大量的热,用于发电、取暖、工业生产等诸多领域。例如,在炼钢过程中,氧气可以和铁中的杂质碳、硅、锰等发生氧化反应,将这些杂质除去,从而提高钢的质量。
- 医疗用途:在医疗领域,氧气用于治疗各种缺氧性疾病,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OPD)、心脏病引起的呼吸困难等。它可以通过鼻导管、面罩等方式供给患者呼吸。此外,高压氧治疗也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,用于治疗一氧化碳中毒、厌氧菌感染等疾病,患者在高压氧舱中呼吸高浓度的氧气,以促进身体的恢复。
- 化学工业用途:氧气在化学工业中用于氧化反应,如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,这是生产聚酯纤维等多种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;在甲醇氧化制甲醛的过程中,氧气也是关键的反应物,甲醛又是生产塑料、胶粘剂等众多产品的原料。